close
  撐起一場四大賽地位的重要條件是它的歷史,但歷史並非絕對

的保證,因為名人其實才是一場比賽真正關鍵。想想看,比PGA錦

標賽古老的賽事並不在少數,不過為何這場比賽能成為今天的規模

呢?職業名將的參與和奪冠,確實可以為它注入一股活力。


  英國公開賽、美國公開賽和名人賽的發展歷程就是如此,少了

名人,比賽似乎就少令人懷念的故事情節,所以年度第四場四大賽

—PGA錦標賽,勢必從當時最具影響力的Walter Hagen(華特‧海

根)和Gene Sarazen(金恩‧沙拉森)談起。

  當 然,這兩位美國的高爾夫傳奇人物,並不是從1916年首屆

PGA錦標賽開打後就主宰著這場比賽。扣除掉一次世界大戰中斷了

兩年,其實前三屆比賽均由外裔美 籍選手所拿下,而英格蘭選手

Jim Barnes(吉姆‧龐納斯)更是連拿前兩屆的冠軍。然而,當海

根在1921年為地主球迷拿下第一座Wanamaker Trophy(瓦納梅克

盃),從此也展開了美國人席捲PGA錦標賽的歷史。


  1922 年,年方二十歲的沙拉森正式在職業高壇掀起高潮。他

先是在美國公開賽拿下生涯第一座四大賽冠軍,接著又在PGA錦標

賽封王,成為史上第一位在同年贏得這兩 場比賽的選手。隔年,沙

拉森成功衛冕PGA錦標賽的冠軍。很難想像,一個才只有二十一歲

的美國人,竟然已經累積了三座四大賽,不過接著因為調整新的揮

桿動 作而沉寂了一段時間,直到1933年才拿下個人第三座瓦納梅克

盃。

  年長沙拉森十歲的海根,多年來和沙拉森一直維持相當好的友

誼。雖然 1922和1923年的PGA錦標賽被好友拿下,其中1923年更

是在第三十八洞才敗北,不過堪稱當年世界第一高手的海根,從

1924年起就再也不客氣 了。這位比洞賽高手在PGA錦標賽中簡直如

魚得水,接下四年連續拿下冠軍,他成PGA錦標賽史上獨一無二的

四連霸冠軍選手。

  對於這位二零年代最受歡的選手,在創下PGA錦標賽的四連霸

之後,也奠定了這場比賽在球迷和選手心目中的地位。海根在1929

年的英國公開賽拿下最後一座四大賽後,職業生涯開始走下坡,不

過他在PGA錦標賽所塑造出的霸主風範,至今仍舊無人能敵。


  1958年,PGA錦標賽在賽制做了重大的變革,從原本的比洞賽

改為比桿賽後海根時代,Leo Diegel(李歐‧迪蓋爾)連續兩年搶

走冠軍,而Denny Shute(丹尼‧休特)在1937年封王時,成為史

上第四位連莊成功的選手。

  長 江後浪推前浪,在年輕好不斷出現的情況下,Byron Nelson

(拜倫‧尼爾森)、Sam Snead(山姆‧史尼德)、Ben Hogan

(班‧侯根)等人等三位馳騁四零年代到五零年代初的高球巨星,

也都是至少拿下兩座瓦納梅克盃的選手,其中史尼德分別在1942、

1949和 1951年三度奪冠,這進一步強化PGA錦標賽在選手心目中

的地位。

  1958年,PGA錦標賽在賽制做了重大的變革,從原本的比洞

賽改為 比桿賽。多年來,瓦納梅克盃刻滿美國人名字的狀況,也

隨著南非名將Gary Player(蓋瑞‧普雷爾)的進攻美國,首度產

生了非美籍的冠軍選手。黑武士在1962年拿下生涯首座PGA錦標

賽的冠軍,十年後,他再度於瓦納梅克盃 刻上蓋瑞‧普雷爾的大

名。

  對生涯擁有七座四大賽的Arnold Palmer(阿諾‧帕瑪)來說

,PGA錦標賽是他最大遺憾,他從就沒有在瓦納梅克盃上留下大

名,不過他所掀起的球迷盛況,也讓PGA錦標賽多了點活水。

  偉 大的Jack Nicklaus(傑克‧尼克勞斯)當然不會錯過PGA錦

標賽,他分別在1966、1971、1973、1975和1980年五度封王,成

為繼海根之後, 第二位拿下五座瓦納梅克盃的選手。這段期間,

Ray Floyd(雷伊‧佛洛伊德)、Lee Trevino(李‧區維諾)和

Larry Nelson(拉瑞‧尼爾森)也各有兩勝的紀錄。

  1979年,外國選手終於再度突破美國人的防守陣容,這次由

澳洲名將David Graham(大衛‧葛拉罕)拿下冠軍。然而,

PGA錦標賽就像美國公開賽一樣,美國人總是盤踞著這場比賽的

領先榜,直到九零年代才有澳洲選手Wayne Grady(韋恩‧葛雷

迪)、辛巴威選手Nick Price(尼克‧普萊斯)以及斐濟選手

Vijay Singh(維傑‧辛),分別在1990、1992以及1998年贏得冠

軍獎盃。


  「小人物出頭天」儼然已經成為近二十年來PGA錦標賽的註

冊商標,1991年,PGA錦標賽爆出史上最大的冷門。名不見經傳

的John Daly(約翰‧達利),拜普萊斯臨時退賽所賜,以遞補第

九順位在最後一刻獲得參賽權,結果他打出個人生涯最穩定的一

場比賽,而這場四大賽冠軍竟然也是他職業生涯第一座美巡賽冠

軍。

  Tiger Woods(老虎‧伍茲)的虎爪在1999年伸進PGA錦標賽

之中,以二十三歲的年紀拿下生涯第二座四大賽冠軍,接著2000年

順利蟬連冠軍寶座,成為史上第五位連莊成功的選手。

  進入了二十一世紀,原本就經常出現出乎意料結果的PGA錦標

賽,在這三年更是明顯。2001年,當時名氣並不是很大的David

Toms(大衛‧湯姆斯),最後靠著穩定的鐵桿,以一桿之差氣走

Phil Mickelson(菲爾‧米克森)。

  最讓人意外地莫過於2002年,伍茲看來應該可以第三度在瓦

納梅克盃上留名,沒想到竟然殺出個Rich Beem(李奇‧賓)。這

個人是誰啊?根本沒有多少人認得這號人物,不過他最後卻讓伍茲

吞下職業生涯第一座四大賽第二名。

  2003年的比賽更是弔詭,領先榜的前四名竟然都是小人物,

Shaun Micheel(蕭恩‧麥基爾)最後以兩桿之差,搶下生涯第一

座四大賽冠軍,當然這也是他的第一座美巡賽冠軍。

  「小 人物出頭天」儼然已經成為近二十年來PGA錦標賽的註冊

商標,這也讓PGA錦標賽成為最難以預測冠軍的四大賽。伍茲、

Ernie Els(厄尼‧艾爾斯)、米克森、維傑辛等世界名將都會前來

一爭高下,不過屆時又會有哪一個「莫名奇妙」的選手半路殺出,

卻是PGA錦標賽的最大問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cuemba 的頭像
    fcuemba

    fcuemba

    fcuemb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